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双子星”逐浪深蓝,见证中国疏浚的硬核实力
2天前

8月26日,在江苏启东的海岸线上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建造的中交集团两艘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与“浚广”轮惊艳亮相

全文共1247字,读完约需5分钟

当钢铁巨轮缓缓驶离船台

深蓝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8月26日

在江苏启东的海岸线上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建造的

中交集团两艘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

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与“浚广”轮

惊艳亮相



这两艘“国之重器”

不仅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巅峰之作

更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寻

这对疏浚“双子星”的硬核基因与超强能力


五大硬核基因,铸就世界一流装备



作为国内首创首造

世界领先、亚洲最大的

超大型耙吸挖泥船

“通浚”轮与“浚广”轮

汇聚诸多顶尖特质

堪称中国疏浚技术的“双标杆”


硬核基因一:“航母级”大体量



两船船长均为198米

型宽38.5米,型深18米

设计舱容达35000立方米

最大挖深120米

满载吃水13.5米

满载重量近6万吨

体量堪比航母

庞大身形与超强作业能力

让它们在亚洲疏浚装备中独领风骚


硬核基因二:“国轮国造”新典范



两船的成功建造

彻底打破国外对大型耙吸船建造

和智能疏浚技术的长期垄断

成功破解多项“卡脖子”难题

展现出国产装备的雄厚实力


硬核基因三:智能疏浚新标杆



两船均搭载

完全自主开发的智能疏浚作业系统

融合人工智能与疏浚机理

实现自动运行、自主寻优

自主应对、浚驾合一与智能能效控制

在典型工况下可实现

无人驾驶和无人作业

凭借水下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

可实现跨海跨江沉管隧道基槽开挖的

厘米级作业精度


硬核基因四:绿色减碳倡导者



两船采用

“设计、建造、运营”全生命周期降碳模式

配备“一拖二”复合动力驱动系统与

智能能效管理系统

让动力效率较同类型船舶提升30%

环保溢流筒结构

可有效防止泥浆污染水体

全生命周期预计减少碳排放量60万吨

碳排放量较同规格传统船舶减少约19%


硬核基因五:中国品质刷新者



建造过程中

创新应用“数字化船坞+模块化建造”和

数字化扫描与三维定位联动系统

主船体合拢精度控制在3毫米以内

对称施焊工艺与模块化深度预舾装技术

降低焊接残余应力40%

较传统工艺缩短工期25%

刷新中国船舶建造的“速度与精度”


全能作业性能,引领全球疏浚水平



两船具有

“大挖深、强破土、远运距、长吹距”

超强作业性能

是疏浚工程领域的“全能冠军”


大挖深”



两船最大挖深能够达到120米

相当于耙头可伸至

约40层楼深的海底作业


“强破土”


两船配置50吨重型耙头

搭载24巴高压冲水系统

能轻松挖掘硬质土、3号风化岩

等难挖掘土质


“长吹距”


两船在亚洲耙吸船领域

首次实现10公里以上超长吹距

泥沙可如“远程快递”般

通过管道高效运输到达10公里外


“远运距”


凭借亚洲最大舱容和16节航速

两船整体运输效率

较普通耙吸船提升40%以上

可显著降低施工成本

全面、优越的性能

使得两船广泛适用于港航疏浚、

深远海取砂、吹填造陆、深海采矿、

管沟开挖回填、碎石基床

及深海管道铺设

等施工作业场景



从蓝图初绘到巨轮入海

“通浚”轮与“浚广”轮的每一步

都镌刻着中国疏浚人的坚守与创新

它们既是中国从“制造大国”

向“智造强国”转型的缩影

也是中国疏浚装备

走向全球的闪亮名片

未来

这对“双子星”将劈波斩浪

在全球基建与资源开发的舞台上

书写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让世界见证中国疏浚的硬核实力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双子星”逐浪深蓝,见证中国疏浚的硬核实力
2天前

8月26日,在江苏启东的海岸线上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建造的中交集团两艘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与“浚广”轮惊艳亮相

全文共1247字,读完约需5分钟

当钢铁巨轮缓缓驶离船台

深蓝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8月26日

在江苏启东的海岸线上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建造的

中交集团两艘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

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与“浚广”轮

惊艳亮相



这两艘“国之重器”

不仅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巅峰之作

更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寻

这对疏浚“双子星”的硬核基因与超强能力


五大硬核基因,铸就世界一流装备



作为国内首创首造

世界领先、亚洲最大的

超大型耙吸挖泥船

“通浚”轮与“浚广”轮

汇聚诸多顶尖特质

堪称中国疏浚技术的“双标杆”


硬核基因一:“航母级”大体量



两船船长均为198米

型宽38.5米,型深18米

设计舱容达35000立方米

最大挖深120米

满载吃水13.5米

满载重量近6万吨

体量堪比航母

庞大身形与超强作业能力

让它们在亚洲疏浚装备中独领风骚


硬核基因二:“国轮国造”新典范



两船的成功建造

彻底打破国外对大型耙吸船建造

和智能疏浚技术的长期垄断

成功破解多项“卡脖子”难题

展现出国产装备的雄厚实力


硬核基因三:智能疏浚新标杆



两船均搭载

完全自主开发的智能疏浚作业系统

融合人工智能与疏浚机理

实现自动运行、自主寻优

自主应对、浚驾合一与智能能效控制

在典型工况下可实现

无人驾驶和无人作业

凭借水下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

可实现跨海跨江沉管隧道基槽开挖的

厘米级作业精度


硬核基因四:绿色减碳倡导者



两船采用

“设计、建造、运营”全生命周期降碳模式

配备“一拖二”复合动力驱动系统与

智能能效管理系统

让动力效率较同类型船舶提升30%

环保溢流筒结构

可有效防止泥浆污染水体

全生命周期预计减少碳排放量60万吨

碳排放量较同规格传统船舶减少约19%


硬核基因五:中国品质刷新者



建造过程中

创新应用“数字化船坞+模块化建造”和

数字化扫描与三维定位联动系统

主船体合拢精度控制在3毫米以内

对称施焊工艺与模块化深度预舾装技术

降低焊接残余应力40%

较传统工艺缩短工期25%

刷新中国船舶建造的“速度与精度”


全能作业性能,引领全球疏浚水平



两船具有

“大挖深、强破土、远运距、长吹距”

超强作业性能

是疏浚工程领域的“全能冠军”


大挖深”



两船最大挖深能够达到120米

相当于耙头可伸至

约40层楼深的海底作业


“强破土”


两船配置50吨重型耙头

搭载24巴高压冲水系统

能轻松挖掘硬质土、3号风化岩

等难挖掘土质


“长吹距”


两船在亚洲耙吸船领域

首次实现10公里以上超长吹距

泥沙可如“远程快递”般

通过管道高效运输到达10公里外


“远运距”


凭借亚洲最大舱容和16节航速

两船整体运输效率

较普通耙吸船提升40%以上

可显著降低施工成本

全面、优越的性能

使得两船广泛适用于港航疏浚、

深远海取砂、吹填造陆、深海采矿、

管沟开挖回填、碎石基床

及深海管道铺设

等施工作业场景



从蓝图初绘到巨轮入海

“通浚”轮与“浚广”轮的每一步

都镌刻着中国疏浚人的坚守与创新

它们既是中国从“制造大国”

向“智造强国”转型的缩影

也是中国疏浚装备

走向全球的闪亮名片

未来

这对“双子星”将劈波斩浪

在全球基建与资源开发的舞台上

书写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让世界见证中国疏浚的硬核实力

关闭
注册 登录
手机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登录
手机号: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密码重置
手机号:
新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返回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