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两艘亚洲最大耙吸挖泥船获媒体关注
1天前

近日,由中交疏浚统筹统建和概念设计,分别由天航局、广航局投资并主导设计建造,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建造总承包和开发智能疏浚系统,中船第708研究所设计,振华重工建造的两艘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顺利吉水。

全文共629字,读完约需3分钟

近日,由中交疏浚统筹统建和概念设计,分别由天航局、广航局投资并主导设计建造,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建造总承包和开发智能疏浚系统,中船第708研究所设计,振华重工建造的两艘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顺利吉水。

本节点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近40家主流及地方、行业媒体报道,全网浏览量破1亿次。




两船设计长度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挖深120米,最大舱容达35000立方米,泥舱容量亚洲第一。 作为新一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具有“智慧、高效、全能、环保”四大特性,具备“强破土、大挖深、远运距、长吹距”等优异性能,智能作业模式涵盖“挖-运-吹”全链条,仅需1名船员便可完成所有航行和施工任务,真正实现了疏浚作业的全自动控制。正常施工环境下,船舶可在90分钟内将泥舱全部填满,装载效率世界领先。此外,两船还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可在八级风浪条件下作业,可广泛适用于港航疏浚、深远海取砂、吹填造陆、深海采矿、管沟开挖回填、碎石基床及深海管道铺设等施工作业场景。


“通浚”轮和“浚广”轮的成功研制,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的生动缩影。未来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国产疏浚船舶结构,加快提升中国疏浚船队的系列化、专业化与国际化水平,助推中国从疏浚大国走向疏浚强国。

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两艘亚洲最大耙吸挖泥船获媒体关注
1天前

近日,由中交疏浚统筹统建和概念设计,分别由天航局、广航局投资并主导设计建造,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建造总承包和开发智能疏浚系统,中船第708研究所设计,振华重工建造的两艘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顺利吉水。

全文共629字,读完约需3分钟

近日,由中交疏浚统筹统建和概念设计,分别由天航局、广航局投资并主导设计建造,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建造总承包和开发智能疏浚系统,中船第708研究所设计,振华重工建造的两艘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顺利吉水。

本节点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近40家主流及地方、行业媒体报道,全网浏览量破1亿次。




两船设计长度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挖深120米,最大舱容达35000立方米,泥舱容量亚洲第一。 作为新一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具有“智慧、高效、全能、环保”四大特性,具备“强破土、大挖深、远运距、长吹距”等优异性能,智能作业模式涵盖“挖-运-吹”全链条,仅需1名船员便可完成所有航行和施工任务,真正实现了疏浚作业的全自动控制。正常施工环境下,船舶可在90分钟内将泥舱全部填满,装载效率世界领先。此外,两船还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可在八级风浪条件下作业,可广泛适用于港航疏浚、深远海取砂、吹填造陆、深海采矿、管沟开挖回填、碎石基床及深海管道铺设等施工作业场景。


“通浚”轮和“浚广”轮的成功研制,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的生动缩影。未来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国产疏浚船舶结构,加快提升中国疏浚船队的系列化、专业化与国际化水平,助推中国从疏浚大国走向疏浚强国。

关闭
注册 登录
手机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登录
手机号: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密码重置
手机号:
新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返回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