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MW!华晟赋能巴彦淖尔打造“光、草、牧”复合生态经济标杆
2025-10-17 21:12:40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了“亿千瓦级”规模,连续跨越了11个亿级台阶。

全文共1696字,读完约需6分钟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了“亿千瓦级”规模,连续跨越了11个亿级台阶。在“十四五”新能源战略布局中,“沙戈荒”地区已然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战场之一,新增装机超过1.3亿千瓦,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了“能源绿洲”。



作为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林场防沙治沙与光伏一体化项目,以“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的创新模式,为荒漠化治理开辟了全新路径。在这片浩瀚沙海中,华晟新能源凭借领先的异质结技术,为项目注入绿色动能,描绘着“沙戈荒”变“绿电仓”的光伏蓝图。


华晟200MW异质结矩阵形成立体化沙地产业链,点亮沙漠新生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内蒙古,形成了壮美的“几字弯”,而巴彦淖尔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是黄河“几字弯”的咽喉地带,境内有沙化土地3154万亩,这里海拔高程在 1010-1060m 之间,是我国西北地区防沙治沙的主战场之一。而现在,在这连绵起伏的沙地上,一排排华晟新能源异质结组件,形成了大片的蓝色保护屏障,与巴彦淖尔的治沙工作者们一同接力坚守着:“板上发电生金、板下锁沙增绿、沙中育产富民”的治沙防沙实践。



据了解,华晟深度参与的巴彦淖尔新华林场防沙治沙和光伏一体化项目的总建设规模为200MW,全部采用华晟高效异质结组件—喜马拉雅G12构建成光伏电力矩阵。相较于传统的光伏技术,华晟异质结凭借超730W的量产功率与优异的温度系数特性,在高温沙漠环境中可实现更高的发电增益。此外,华晟异质结组件平均可达95%的超高双面率,可在高反射的沙砾地表进一步实现更高的发电增益。华晟的实证数据显示,华晟异质结组件日发电量在宁夏戈壁、新疆荒漠等典型沙戈荒地带优于同类产品。


巴彦淖尔沙地上的每一块组件都经过极端环境测试,并针对沙尘暴频发特点,华晟团队创新采用双面双玻设计与钢边框方案,阻水性提升100倍,具备优越的抗沙蚀、耐候性等特点;此外,华晟异质结组件凭借更高的单位功率与更低的线性衰减可减少组件用量、降低支架、电缆等BOS系统成本。



目前,华晟在宁夏戈壁场景测算中BOS成本较BC可节省约3.47%,首年发电小时高2.43%,IRR收益率可提升0.46%。项目正式运行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6亿千瓦时,可满足当地十万余户家庭全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使用约12.3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7.17万吨、二氧化硫65.6吨、氮氧化物73.4吨。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配套生态治理2.4万亩,种植了黄芩、沙棘等林草作物,为板下形成了稳定的防风固沙带,并将带来十分可观的板下经济效益,这些具备药用价值的经济作物还将为当地农民增添更多的农业收益。真正形成“光伏发电+生态修复+现代农业”的立体化产业链。


向沙而生:光伏治沙的可持续发展启示录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统计,目前,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人类只有采取更切实的行动,才能为荒漠化治理带来更多希望和可能。

目前,华晟的“沙戈荒治理方案”已在新疆、内蒙等多地成功实践,累计参与建设了约2GW+的沙戈荒项目。对于“让光伏真正成为第一能源”为己任的华晟新能源而言,以新质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战风沙、斗荒漠的决心不会止步于若羌、巴彦淖尔……



从库布齐到乌兰布和,从磴口到临河,我国光伏治沙实践经历了几代治沙人的探索。巴彦淖尔项目的成功实践,印证了“光伏+”模式从:生态修复显成效、产业协同促振兴、技术创新领航向的三大核心价值。目前,巴彦淖尔正在大力推进“光伏+生态治理”模式,通过光伏阵列固定流沙,搭配板下种植耐旱植被,形成“光、草、牧”复合生态系统。这种模式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更让曾经的不毛之地提升经济价值,变身“绿电粮仓”。


站在“双碳”目标的历史坐标上,巴彦淖尔项目犹如一扇窗口,展现着中国在荒漠化治理领域的智慧担当。华晟新能源将持续深耕异质结技术领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可靠高效的方案,让沙漠里的每一缕阳光都转化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力量。


200MW!华晟赋能巴彦淖尔打造“光、草、牧”复合生态经济标杆
2025-10-17 21:12:40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了“亿千瓦级”规模,连续跨越了11个亿级台阶。

全文共1696字,读完约需6分钟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了“亿千瓦级”规模,连续跨越了11个亿级台阶。在“十四五”新能源战略布局中,“沙戈荒”地区已然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战场之一,新增装机超过1.3亿千瓦,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了“能源绿洲”。



作为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林场防沙治沙与光伏一体化项目,以“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的创新模式,为荒漠化治理开辟了全新路径。在这片浩瀚沙海中,华晟新能源凭借领先的异质结技术,为项目注入绿色动能,描绘着“沙戈荒”变“绿电仓”的光伏蓝图。


华晟200MW异质结矩阵形成立体化沙地产业链,点亮沙漠新生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内蒙古,形成了壮美的“几字弯”,而巴彦淖尔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是黄河“几字弯”的咽喉地带,境内有沙化土地3154万亩,这里海拔高程在 1010-1060m 之间,是我国西北地区防沙治沙的主战场之一。而现在,在这连绵起伏的沙地上,一排排华晟新能源异质结组件,形成了大片的蓝色保护屏障,与巴彦淖尔的治沙工作者们一同接力坚守着:“板上发电生金、板下锁沙增绿、沙中育产富民”的治沙防沙实践。



据了解,华晟深度参与的巴彦淖尔新华林场防沙治沙和光伏一体化项目的总建设规模为200MW,全部采用华晟高效异质结组件—喜马拉雅G12构建成光伏电力矩阵。相较于传统的光伏技术,华晟异质结凭借超730W的量产功率与优异的温度系数特性,在高温沙漠环境中可实现更高的发电增益。此外,华晟异质结组件平均可达95%的超高双面率,可在高反射的沙砾地表进一步实现更高的发电增益。华晟的实证数据显示,华晟异质结组件日发电量在宁夏戈壁、新疆荒漠等典型沙戈荒地带优于同类产品。


巴彦淖尔沙地上的每一块组件都经过极端环境测试,并针对沙尘暴频发特点,华晟团队创新采用双面双玻设计与钢边框方案,阻水性提升100倍,具备优越的抗沙蚀、耐候性等特点;此外,华晟异质结组件凭借更高的单位功率与更低的线性衰减可减少组件用量、降低支架、电缆等BOS系统成本。



目前,华晟在宁夏戈壁场景测算中BOS成本较BC可节省约3.47%,首年发电小时高2.43%,IRR收益率可提升0.46%。项目正式运行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6亿千瓦时,可满足当地十万余户家庭全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使用约12.3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7.17万吨、二氧化硫65.6吨、氮氧化物73.4吨。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配套生态治理2.4万亩,种植了黄芩、沙棘等林草作物,为板下形成了稳定的防风固沙带,并将带来十分可观的板下经济效益,这些具备药用价值的经济作物还将为当地农民增添更多的农业收益。真正形成“光伏发电+生态修复+现代农业”的立体化产业链。


向沙而生:光伏治沙的可持续发展启示录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统计,目前,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人类只有采取更切实的行动,才能为荒漠化治理带来更多希望和可能。

目前,华晟的“沙戈荒治理方案”已在新疆、内蒙等多地成功实践,累计参与建设了约2GW+的沙戈荒项目。对于“让光伏真正成为第一能源”为己任的华晟新能源而言,以新质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战风沙、斗荒漠的决心不会止步于若羌、巴彦淖尔……



从库布齐到乌兰布和,从磴口到临河,我国光伏治沙实践经历了几代治沙人的探索。巴彦淖尔项目的成功实践,印证了“光伏+”模式从:生态修复显成效、产业协同促振兴、技术创新领航向的三大核心价值。目前,巴彦淖尔正在大力推进“光伏+生态治理”模式,通过光伏阵列固定流沙,搭配板下种植耐旱植被,形成“光、草、牧”复合生态系统。这种模式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更让曾经的不毛之地提升经济价值,变身“绿电粮仓”。


站在“双碳”目标的历史坐标上,巴彦淖尔项目犹如一扇窗口,展现着中国在荒漠化治理领域的智慧担当。华晟新能源将持续深耕异质结技术领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可靠高效的方案,让沙漠里的每一缕阳光都转化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力量。


关闭
注册 登录
手机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登录
手机号: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密码重置
手机号:
新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返回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