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 On CEO李锡熙日前宣布,公司将凭借以安全为核心的技术领导力,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储能系统(ESS)领域的影响力。
SK On CEO李锡熙日前宣布,公司将凭借以安全为核心的技术领导力,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储能系统(ESS)领域的影响力。
SK On于10月21日表示,公司前一日在韩国延世大学IBK厅为电池及能源相关专业的教授和研究生举办了CEO特讲活动。

SK On CEO李锡熙于10月20日在延世大学IBK厅举行特讲。
李锡熙CEO围绕“电动汽车电池及ESS市场展望”、“SK On技术竞争力”及“未来增长战略”三大主题,系统阐述了公司中长期ESS业务发展方向,特别强调了SK On在热管理等安全领域的差异化技术优势。
CEO表示,“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ESS需求正呈现逐年大幅增长态势。ESS业务已成为继电动汽车之后最重要的未来增长引擎。”
CEO详细介绍了ESS业务的核心战略,包括:LFP电池、浸没式冷却技术等高安全高效率解决方案;客户定制化集成模块设计;以及火灾早期抑制系统。他明确表示,公司将依托这些核心竞争力,加速拓展北美等全球市场。
在特讲中,CEO重点展示了SK On拥有的世界级电池安全技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和Z型折叠工艺。
在BMS技术方面,CEO详解道,“SK On创新开发了基于电池特性和状态的‘安全诊断高级技术’,能够实现风险事前预警。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同步提升了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水平。”
据悉,SK On的BMS已获得全球检测认证权威机构TÜV Rheinland颁发的韩国首张国际网络安全认证证书,并率先取得韩国业界最高等级的功能安全管理体系(FSMS)Level 3认证。
在制造工艺方面,SK On采用Z型折叠技术生产高安全性的高镍电池。该技术通过将正负极以锯齿形态均匀堆叠于隔膜之间,从根本上杜绝两极直接接触,显著降低火灾风险。目前公司已应用第三代生产工艺,效率较第一代提升约2.5倍。
CEO强调,“在电池业务中,安全性与可靠性是首要价值准则。我们将以值得客户信赖的安全技术为基础,持续扩大在全球ESS市场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SK On正通过高管团队在顶尖高校的特讲活动持续推进产学合作。目前公司已与KAIST、UNIST、成均馆大学、汉阳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电池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共同培育硕博级高端人才,并与延世大学、汉阳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助力专业技术人才发展。
SK On CEO李锡熙日前宣布,公司将凭借以安全为核心的技术领导力,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储能系统(ESS)领域的影响力。
SK On CEO李锡熙日前宣布,公司将凭借以安全为核心的技术领导力,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储能系统(ESS)领域的影响力。
SK On于10月21日表示,公司前一日在韩国延世大学IBK厅为电池及能源相关专业的教授和研究生举办了CEO特讲活动。

SK On CEO李锡熙于10月20日在延世大学IBK厅举行特讲。
李锡熙CEO围绕“电动汽车电池及ESS市场展望”、“SK On技术竞争力”及“未来增长战略”三大主题,系统阐述了公司中长期ESS业务发展方向,特别强调了SK On在热管理等安全领域的差异化技术优势。
CEO表示,“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ESS需求正呈现逐年大幅增长态势。ESS业务已成为继电动汽车之后最重要的未来增长引擎。”
CEO详细介绍了ESS业务的核心战略,包括:LFP电池、浸没式冷却技术等高安全高效率解决方案;客户定制化集成模块设计;以及火灾早期抑制系统。他明确表示,公司将依托这些核心竞争力,加速拓展北美等全球市场。
在特讲中,CEO重点展示了SK On拥有的世界级电池安全技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和Z型折叠工艺。
在BMS技术方面,CEO详解道,“SK On创新开发了基于电池特性和状态的‘安全诊断高级技术’,能够实现风险事前预警。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同步提升了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水平。”
据悉,SK On的BMS已获得全球检测认证权威机构TÜV Rheinland颁发的韩国首张国际网络安全认证证书,并率先取得韩国业界最高等级的功能安全管理体系(FSMS)Level 3认证。
在制造工艺方面,SK On采用Z型折叠技术生产高安全性的高镍电池。该技术通过将正负极以锯齿形态均匀堆叠于隔膜之间,从根本上杜绝两极直接接触,显著降低火灾风险。目前公司已应用第三代生产工艺,效率较第一代提升约2.5倍。
CEO强调,“在电池业务中,安全性与可靠性是首要价值准则。我们将以值得客户信赖的安全技术为基础,持续扩大在全球ESS市场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SK On正通过高管团队在顶尖高校的特讲活动持续推进产学合作。目前公司已与KAIST、UNIST、成均馆大学、汉阳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电池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共同培育硕博级高端人才,并与延世大学、汉阳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助力专业技术人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