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600“鲲龙”的科技“铠甲”是怎样炼成的?
2023-03-23 00:40:00

AG600“鲲龙”,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今年将迎来它迈入实战化应用的关键年。参与AG600“鲲龙”研制的科技创新团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制度改革、激发创新人才活力等多方面入手,为AG600“鲲龙”炼成坚硬科技“铠甲”,为型号研制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势能。

全文共1914字,读完约需7分钟

AG600“鲲龙”,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今年将迎来它迈入实战化应用的关键年。参与AG600“鲲龙”研制的科技创新团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制度改革、激发创新人才活力等多方面入手,为AG600“鲲龙”炼成坚硬科技“铠甲”,为型号研制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势能。




裁甲·建立技术体系

作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AG600飞机注定有着高起点、高目标,也决定了科技创新团队必须瞄准行业“硬骨头”。航空工业通飞华南从技术发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利布局等方面出发,全面梳理现有技术,了解当前技术对型号研制发展的支撑作用,围绕航空技术领域开展一、二、三级专业技术体系梳理。同时结合公司二级技术专家评定与考核,开展36个重点专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最终构建了以技术体系为核心、科技发展与课题管理齐推进、科技基础与知识工程打基础的全新科技管理与创新体系。


科技成果是型号研制创新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关键要素。航空工业通飞华南编制AG600型号“成果树”多维度项目价值评价要素及建设框架,对AG600研发、生产、试飞保障、客服等全领域所涉部门、单位进行成果项目梳理。330多项项目成果融合浓缩,最终形成了50项AG600“成果树”全树型特色项目。


穿孔·攻克关键技术

在自主创新方面,科技创新团队有着深厚的积淀,也有着坚定的信心和无畏的勇气。团队依据技术体系、“成果树”的构建,实现多项技术突破:重点突破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搜索救援、抗浪性基础技术、性能操稳试飞及适航符合性、水面性能操稳仿真、水载荷预计与验证、水气交混状态的数值模拟等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研发体系、工艺和生产制造体系。


为了能够在AG600型号后续改进中储备关键核心技术并提供优质技术平台,2022年《AG600水陆两栖飞机水动力学和水载荷研究》项目专项团队成立,针对水陆两栖飞机高海况着水问题和飞机高海况着水阶段的气动/水动/结构耦合及水载荷等关键技术开展预先研究,使AG600飞机提升海上着水滑行抗浪能力。


精磨·加快“产学研”合作

团队高度重视“产学研”联合和创新。面对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研制的一些“卡脖子”难题,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各类创新资源,丰富合作形式,先后与澳门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航湾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产学研”合作,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平等自愿、创新共赢”为原则,以联合研发、委托研发、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共同在特种飞机研发领域,进行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创新合作以及人才交流培养合作。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团队的另一个“成功密钥”。AG600研制团队还以平台为基础,促进企业科研项目、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与复旦大学、航空工业测控所共同在珠海横琴建立创新研究中心,推动先进特种飞机的产业发展。


有了“产学研”合作的加持,引进国内知名院校博士组建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同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锦武院士团队组建了珠海市院士工作站,并先后通过珠海市和广东省评审验收。依托博士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针对AG600系列化谱系化、氢能源动力无人机等重点研究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工作,攻克航空产业、新能源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大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及产业化。


编缀·增强人才创新活力

让科研与育人实现同频共振一直以来都是员工的实践初衷。航空工业通飞华南深知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激发成员创新活力,厚植创新潜力,鼓励成员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拓宽平台、畅通渠道,以宽广胸怀和境界纵深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让创新之举、创新之行在型号研制全线蔚然成风。通过制定公司专家队伍管理制度,建立公司专家库,选拔聘任内部技术专家,激发了技术专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20年,航空工业通飞华南正式获批成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团队进一步利用此平台,为公司发展和型号研制吸纳集聚人才,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推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优化航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使之成为技术研发的孵化器、科技创新的新引擎、专业建设的助推器,从而加快推进公司技术能力建设步伐。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团队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动求新求变,勇于打破常规,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先例”,积极探索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破题方法,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将创新刻入“鲲龙”的“生命基因”,为实现成就新时代一流主机地位的目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航空工业落地,成就世界一流企业的美好愿景注入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AG600“鲲龙”的科技“铠甲”是怎样炼成的?
2023-03-23 00:40:00

AG600“鲲龙”,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今年将迎来它迈入实战化应用的关键年。参与AG600“鲲龙”研制的科技创新团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制度改革、激发创新人才活力等多方面入手,为AG600“鲲龙”炼成坚硬科技“铠甲”,为型号研制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势能。

全文共1914字,读完约需7分钟

AG600“鲲龙”,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今年将迎来它迈入实战化应用的关键年。参与AG600“鲲龙”研制的科技创新团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制度改革、激发创新人才活力等多方面入手,为AG600“鲲龙”炼成坚硬科技“铠甲”,为型号研制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势能。




裁甲·建立技术体系

作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AG600飞机注定有着高起点、高目标,也决定了科技创新团队必须瞄准行业“硬骨头”。航空工业通飞华南从技术发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利布局等方面出发,全面梳理现有技术,了解当前技术对型号研制发展的支撑作用,围绕航空技术领域开展一、二、三级专业技术体系梳理。同时结合公司二级技术专家评定与考核,开展36个重点专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最终构建了以技术体系为核心、科技发展与课题管理齐推进、科技基础与知识工程打基础的全新科技管理与创新体系。


科技成果是型号研制创新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关键要素。航空工业通飞华南编制AG600型号“成果树”多维度项目价值评价要素及建设框架,对AG600研发、生产、试飞保障、客服等全领域所涉部门、单位进行成果项目梳理。330多项项目成果融合浓缩,最终形成了50项AG600“成果树”全树型特色项目。


穿孔·攻克关键技术

在自主创新方面,科技创新团队有着深厚的积淀,也有着坚定的信心和无畏的勇气。团队依据技术体系、“成果树”的构建,实现多项技术突破:重点突破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搜索救援、抗浪性基础技术、性能操稳试飞及适航符合性、水面性能操稳仿真、水载荷预计与验证、水气交混状态的数值模拟等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研发体系、工艺和生产制造体系。


为了能够在AG600型号后续改进中储备关键核心技术并提供优质技术平台,2022年《AG600水陆两栖飞机水动力学和水载荷研究》项目专项团队成立,针对水陆两栖飞机高海况着水问题和飞机高海况着水阶段的气动/水动/结构耦合及水载荷等关键技术开展预先研究,使AG600飞机提升海上着水滑行抗浪能力。


精磨·加快“产学研”合作

团队高度重视“产学研”联合和创新。面对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研制的一些“卡脖子”难题,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各类创新资源,丰富合作形式,先后与澳门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航湾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产学研”合作,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平等自愿、创新共赢”为原则,以联合研发、委托研发、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共同在特种飞机研发领域,进行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创新合作以及人才交流培养合作。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团队的另一个“成功密钥”。AG600研制团队还以平台为基础,促进企业科研项目、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与复旦大学、航空工业测控所共同在珠海横琴建立创新研究中心,推动先进特种飞机的产业发展。


有了“产学研”合作的加持,引进国内知名院校博士组建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同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锦武院士团队组建了珠海市院士工作站,并先后通过珠海市和广东省评审验收。依托博士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针对AG600系列化谱系化、氢能源动力无人机等重点研究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工作,攻克航空产业、新能源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大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及产业化。


编缀·增强人才创新活力

让科研与育人实现同频共振一直以来都是员工的实践初衷。航空工业通飞华南深知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激发成员创新活力,厚植创新潜力,鼓励成员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拓宽平台、畅通渠道,以宽广胸怀和境界纵深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让创新之举、创新之行在型号研制全线蔚然成风。通过制定公司专家队伍管理制度,建立公司专家库,选拔聘任内部技术专家,激发了技术专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20年,航空工业通飞华南正式获批成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团队进一步利用此平台,为公司发展和型号研制吸纳集聚人才,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推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优化航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使之成为技术研发的孵化器、科技创新的新引擎、专业建设的助推器,从而加快推进公司技术能力建设步伐。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团队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动求新求变,勇于打破常规,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先例”,积极探索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破题方法,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将创新刻入“鲲龙”的“生命基因”,为实现成就新时代一流主机地位的目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航空工业落地,成就世界一流企业的美好愿景注入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关闭
注册 登录
手机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登录
手机号: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密码重置
手机号:
新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返回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